招商·财经第一服务链

茶百戏

发布时间:2013-12-10 14:22:33 来源:中国茶业网 作者:章志峰

简介: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是我国珍稀的文化资源,是再现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重要技艺。茶百戏目前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是我国珍稀的文化资源,是再现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重要技艺。茶百戏目前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百戏研发传承人章志峰演示点茶——兔瓯出浴

  分茶始见于唐代,而盛行于宋代,由于朝廷和文人的推崇使分茶达到了极致。宋徵宗赵佶、文人陆游、李清照、杨万里、陶谷等一大批文人志士无不精于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古代对分茶形成景象的描述以陶谷和杨万里较具代表。据北宋陶谷在《荈茗录》的记载:“百茶戏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文中的百茶戏就是分茶,描写了分茶能使茶汤形成禽兽虫鱼花草等物象。诗人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云:“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详细描绘了分茶可使茶汤中出现气势磅礴的文字,令人惊叹。宋徽宗对分茶十分推崇,在他的著作《大观茶论》中有关于点茶分茶的描述,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中记述了宋徽宗分茶时形成的景象。元、明代后由于点茶法不再盛行,分茶逐渐衰落,但仍有分茶流传,清代后逐渐失传。

红茶汤显现的茶百戏图:相伴一生

  在传承古代技法的基础上,经历系统研究,五年数百次反复实验, 珍贵的技艺——茶百戏于2009年恢复,同时突破突破了古代仅能用绿茶演示分茶的局限,逐步实现了可以用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其他茶类演示分茶,表现中国风格的山水花鸟图案和文字。而且,茶汤中显现图案的保留时间也从古代的须臾延长到4小时至6小时。

  茶百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液体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由于茶汤显现纹理丰富自然灵动,同时,在同一茶汤可以变幻图案多次。茶百戏以其独特表现力表现了中华艺术的意境美、线条美和朦胧美,其新颖独特的表现力特别适于表现中国传统风格的山水花鸟图案,是迄今为止,用泡沫表现字画的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以赏心悦目感受,具有较高欣赏性,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乌龙茶汤显现的茶百戏图:婷婷玉女峰

  茶百戏技艺深受张天福、刘勤晋、王岳飞、叶乃兴、李远华等国内著名茶学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好评,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前辈多次亲临观看茶百戏展示并为茶百戏题字:“点宋代分茶、传中华文化”,并为茶百戏专著写序。

乌龙茶汤显现的茶百戏图:月光曲

  茶百戏研发传承人章志峰,男,1963年生,1984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茶叶专业,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我国传统文化茶百戏的研发。于2009年恢复重现了茶百戏技艺。2010年10月茶百戏正式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茶百戏列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1月茶百戏技艺正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茶百戏专著《复活的千年茶艺--茶百戏》于2012年底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范卫兵】
分享到: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亚太茶业网,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亚太茶业网”。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转载文章信息未经亚太茶业网证实,仅供参考。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拨打本网站线:400-668-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