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财经第一服务链

人物传说:一个茶王的传奇

发布时间:2016-05-23 11:45:10 来源:讲古台 作者:杨玉英

简介:林公有一梦想,做一个茶王,希望自己所制的茶能进入紫禁城。光绪四年(1878),他舍弃了重庆荣昌的“兴隆茶行”,又举家迁到了普洱茶圣地——云南普洱。为纪念发祥地荣昌,把茶行命名为“荣昌号”。

  却说清同治九年(1870)年,有一姓林的家族举家从福建迁徙到广东,族中小辈林公为好茶之人,独爱茶,且好客,大凡懂茶道者,无不奉若上宾。第二年,林公闻说西南多茶,茶风浓郁,为圆茶商梦,林公携家眷远赴重庆荣昌,开始茶贸生意,开了一家叫“兴隆茶行"的商铺。贸易毕竟薄利,他开始到云南收取茶叶,亲自制茶,坚持鲜叶采摘,做足一芽二叶的功夫。竹篱萎凋,铁锅杀青,手工揉捻,阳光晒干……手手真功。因其刚正、乐善、正本,茶叶大卖,门庭若市,不几年就成为当地茶行君子中的佼佼者。

QQ截图20160523114049

  其时普洱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宫廷将普洱茶引为贡茶。在普洱府增设官茶局,专司上贡用茗。

  林公有一梦想,做一个茶王,希望自己所制的茶能进入紫禁城。光绪四年(1878),他舍弃了重庆荣昌的“兴隆茶行”,又举家迁到了普洱茶圣地——云南普洱。为纪念发祥地荣昌,把茶行命名为“荣昌号”。

  林公因为人厚道又喜行善积德颇为当地人尊崇,荣昌号茶行以质朴之道、自然之性、明伦之礼闻名遐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凡夫走卒,均对林公礼敬三分。

  话说光绪六年(1880)的一天下午,一位年约四十的俊朗男子走进了荣昌号茶行,他两撇剑眉,目光如炬,开口便道:“久闻荣昌号大名,今鄙人带来粗茶一饼,欲请林公拿出贵行之臻品,比评一下。有言在先:谁的茶评输了,谁就得满足对方一个要求!”以茶比输赢,古而有之,林公见来者气宇轩昂,绝非一般茶商,自然不敢怠慢,当即拿出荣昌号珍藏的茶饼,抱拳施礼道:“承蒙客官看重,此乃荣昌珍藏,一则品茗会友,二则抛砖引玉,见笑了!”说罢端出两套紫砂茶具,同时泡上双方之茶。壶盖一揭,热气升腾,茶香满室,二人端杯细品,刚品了两杯,俊朗男子大叫:“好茶,好茶!林老板,你提要求吧!”林公笑容可掬,问:“客官为何认输了?”俊朗男子说:“普洱茶有七品之道,质、形、色、香、味、气、韵,贵行之茶,七品俱全。且汤色透亮,油润金黄,汤面总带‘金圈’,茶汤色如此,实为妙品,鄙人平生所品之茶类不计其数,遇上林公之茶,有幸,折服!”男子随后亮出身份,原来,他是官茶局茶司,为朝廷寻贡品,踏遍万水千山,正犯愁难以交差,不料想机缘巧合,遇上荣昌号林公,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即拍板,荣昌号每年之茶,选其三为朝廷贡品。二人谈笑风生,引为知己。

  从此,荣昌号借贡品殊荣,生意日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下了一道懿旨:茶品必选荣昌号。

  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占领印度、缅甸,法国占领越南,英法先后在云南边境设立海关,开展普洱茶出口贸易,普洱茶远销量号称十万担以上,荣昌号普洱茶借势出口欧州,成为欧州上流社会的时尚饮品。

  林公因此也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茶王。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享到: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亚太茶业网,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亚太茶业网”。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转载文章信息未经亚太茶业网证实,仅供参考。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拨打本网站线:400-668-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