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财经第一服务链
- 全站
- |
- 企业
- |
- 产品
发布时间:2022-07-05 14:47:40 来源:亚太茶业网原创 作者:安怡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近代茶产业曲折发展
20世纪初期,由于政治、经济以及在国际市场竞争失利等原因,中国茶从发展高峰一落千丈,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量逐步下滑,进入茶叶生产衰落期。但随着一批农业科技留学生吴觉农等,以及大学农学院毕业生如张天福、庄晚芳、 陈椽等相继投身茶叶工作,使我国茶业的近代化建设,真正获得了切实和较快的发展。
1934年以后吴觉农、张天福等先后辗转多国进行考察,并做出了相关专业报告,其中,吴觉农在与胡浩川合著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指出,我国发展茶产业的重要性,并直指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陈弊,提出了中国茶业复兴计划。
战乱平息,百废待兴,我国茶产业也因凋敝日久导致当时茶园面积仅为232万亩,总产量只有约4.1万吨,年出口量仅为9900吨,在国际贸易总量中微不足道。
奠基期(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国家开始对茶叶生产、流通、管理等进行了大幅改革,茶叶生产也开始迈入初步机械化时代,对茶叶标准样生产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
动荡期(1958-1970)
由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刚刚苏醒的中国茶产业再一次陷入低迷,这一时期茶叶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锐减。
第一黄金期(1971-1990)
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直至1978年,由于农村土地改革,茶园分园到户,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茶农的积极性,中国茶产业又迎来了一次觉醒。
转型涅槃期(1991-2000)
中国茶产业的再次复苏,逐渐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出口市场开始完全开放,出口企业间也开始出现恶性竞争、自相残杀的情况,中国茶产业国际信誉受其影响,也一路下滑,从而削弱了中国茶出口创汇的能力。
第二黄金期(2001年至今)
2001年后,随着国家对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一系列调控,中国茶的产量与出口量屡创新高,茶园面积不断增加。后期随着“茶旅融合”、乡村振兴、助产增收的提出,茶产业发展开始突破原始产销模式,赢来了又一轮新的发展契机。
政策推进,稳定发展
2018年中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叶种植面积为4545万亩,占全球茶叶种植面积的62.1%,中国茶叶产量为261.6万吨,同比增长4.79%。
2019年中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面积为4597.87万亩,同比增长4.60%。中国茶叶产量为279.34万吨,同比增长6.78%。
2020年中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种植面积为4747.7万亩,同比增加3.3%,增速有所放缓;中国茶叶产量达298.6万吨,同比增长6.9%,其中绿茶产量184.3万吨,占比超过6成,产量稳定。
从近几年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2020年虽然历经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中国茶园面积与茶叶产量仍保持着微小增长,茶叶市场结构趋于优化。
对此,国家农业农村局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也在重点推动几个方面的工作:
推进科技兴茶,推广茶树良种,研发先进实用的茶叶机械化采摘、加工工艺设备;
推进绿色兴茶,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推广茶园绿色防控,大力推广新农药、新器械,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
推进质量兴茶,落实全程标准化技术,建立现代化加工体系;
推进品牌兴茶,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弘扬老字号,打造新品牌,培育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茶叶品牌等。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亚太茶业网,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亚太茶业网”。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转载文章信息未经亚太茶业网证实,仅供参考。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拨打本网站线:400-668-3836